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都路4299号D幢1833号
电话:182 6976 6752
邮箱: 3840643280@qq.com
传真: 182 6976 6752 网址:http://www.njsycsy.com
随着纺织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纺织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其中,吸湿速干织物由于其快速吸收水分和快速干燥的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内衣和运动装等领域,需求量日益增加。
1 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具有良好吸湿性能和快速传导排湿功能的纺织品,被称为吸湿速干功能性纺织品。 纺织服装吸湿速干功能的获得,一般可采用纤维改性或特殊的织物结构设计等方式,提高或改善非亲水性织物对水分的吸收、转移、排放等功能,使其同时具有吸水性和导湿性[1]。
影响织物吸湿速干性能的主要因素有:
(1)纤维分子结构 纤维材料上的亲水基团越多,基团极性越强,纤维的吸湿能力就越好。 纤维素纤维含有大量的羟基,可以和水分子形成氢键而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动物纤维含有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亲水性良好,因而也具有显著的吸湿性能;而大多数合成纤维则是由非极性高分子材料构成,因而吸湿性较差。
(2)纤维形态结构 对于某些异形截面合成纤维,由于沟槽的存在和表面积的增大,借助毛细管效应和纤维间隙,可以提升其吸湿性和保湿性,同时由于其表面所沾附的水分都是自由水,其速干性能仍然优良[1];对于天然植物纤维,表面的果胶影响其吸水性,果胶含量越高,吸水性越低,棉类较麻类果胶含量低,且羟基基团数量多,因而棉织物的吸水性好[2]。
(3)织物组织结构 纺织品的织物组织结构影响其保湿、透湿和导湿性能。 纤维相同,织物组织结构不同,其吸水速率与干燥速率也不同。 机织平纹组织试样的吸水速率差,棉毛与网眼结构试样的吸水速率好。 而干燥能力的排序为:机织平纹>针织网眼>针织棉毛>针织条纹[3]。
提高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的途径通过设计织物结构或改变纤维截面形状等方式,可改善织物对水分的吸收、移动和排出,使织物能够同时具有吸水性和快干性。 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的实现与提高,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物理变形
通过改变喷丝口形状,或采用与含有亲水基团的聚合物共纺等方法,可以生产具有吸湿速干性能的功能性纤维。 采用此类纤维纺制的织物,可迅速吸收汗液并排湿,以实现面料的吸湿快干功能,既简单有效又环保。 如美国杜邦公司的 Coolmax、台湾中兴公司的Coolplus 等产品。
化学改性
通过接枝共聚的方法,在纤维大分子结构内引入羧基、酰胺基、羟基或氨基等亲水基团,增加对水的亲和性,从而提高纤维吸湿排汗性能。 如日本东洋纺公司开发的 Ekslive,系通过将聚丙烯酸酯粉末加入涤纶纺丝液,获得吸湿速干功能,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功能整理
通过对普通面料进行吸湿速干功能整理,在织物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导水膜,能迅速转移人体排出的湿气,保持干爽舒适感,从而提高普通产品的附加值。 对于棉涤织物,通过整理可实现吸湿快干功能,如采用吸湿排汗整理剂 DM?3740,并拼用微量架桥剂 DM?3911,可使其作为运动面料。
织物结构设计
利用织物设计,将亲水性的天然纤维如棉或羊毛,与疏水性的合成纤维如聚酯或聚丙烯纤维织成双层或三层织物,达到吸湿速干功能。 其原理是利用天然纤维吸水性强的特性将汗液吸到织物表面,而靠近皮肤侧,则是利用疏水性纤维的不吸水特性使皮肤感觉干爽[5]。